今年在全球需求和地缘政治推动下,致使供应紧张,大宗商品显然是资本市场的赢家。在欧洲局势升级期间,WTI原油期货上周短暂突破每桶130美元,创下13 年新高。
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在混乱中飙升。铝最近创下历史新高,而小麦期货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触及多年高点。最疯狂的是3月8日,LME镍价几个小时内翻了一番多 ,最终在大规模空头挤压的情况下攀升至每吨100000美元以上。
在此背景下,嗅觉最灵敏的对冲基金早已布局,华尔街赚的少的也有10%以上的回报,高一些的升值赚了数亿美元。就连专注于股市的巴菲特也已进场,最近连续收割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股票,当前持股总价格超过了70亿美元。
如火如荼的金融市场带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被看好,另一方面,现货市场推波助澜或再为价格上涨添砖加瓦。
上周,欧洲能源贸易商联合会(一个由欧洲大陆一些最大的商品贸易商和公用事业公司组成的贸易机构)给欧洲各所政府公开致函,表示现在面临无法承受的现金流动性压力,需要限时紧急流动性支持。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世界上大多大宗商品贸易商的买货资金主要靠借钱,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走高,贸易商资金压力非常。
例如:12月初,200万桶的石油货物成本约为1.4亿美元。在上周,同样的货物价值近2.8亿美元。
从以前规模来分析,全球四大商品现货巨头——嘉能可、嘉吉、维多集团和托克集团再加上零零散散的一些公司,每年货物运输都要数万亿美元。
例如,最近有消息称托克一直在与私募股权集团谈判,以求得额外的融资,如果欧洲央行或英格兰央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无疑将本已恐怖的通胀抬的更高,而另一个更为恐怖的现象是现在商品运输的费用也涨得令人发指。
根据航运咨询公司德鲁里的数据,现货价格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83%。将一个集装箱从上海运到洛杉矶,出口商的成本比一年前高出158%;鹿特丹—纽约航线要贵175%。
因此,假如大宗商品这些贸易商获得融资以后,必然再度间接提高商品的现货价格叠加上金融市场情绪,大宗商品或将形成长期上涨的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主流商品以外,相对小众的商品也将会出现因供应短缺出现价格飞涨的局面,并且可能最终“反哺”主流商品价格之中。
例如,对俄EVR的制裁将打击钒的供应,钒是一种关键的不锈钢原料,俄产量约占全球供应量的五分之一。
地缘政治影响持续的时间越长,基础设施受到的破坏越大,市场上流失的钒钛原材料就越多。当前欧洲钒铁价格从二月初的每公斤40美元左右涨到每公斤60美元以上。
展望未来,全球氦供应也面临威胁。氦被用于云计算和医学扫描等高科技领域,而其基本上是天然气开采的副产品。
之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西伯利亚有一个新项目本应在今年投产,使市场摆脱长期供应紧张问题,毕竟到2025年它将为全球供应量增加约十分之一,现如今也已经搁浅。
由此看出,全球的商品涨价潮或持续很久,大众带动小众,小众反馈大众,一次行程长期的价格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