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漫长的“跌跌不休”后,生猪养殖行业迎来了曙光。
据中国养猪网的数据显示,4月12日,生猪价格(外三元)的价格为12.36元/公斤,而在5月16日则达到15.64元/公斤,近1个月反弹幅度达到26.5%。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5月9日~13日当周,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35:1,连续三周以上处于5:1~6:1之间,回升至《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
这一轮猪价上涨主要是开始于3月份疫情在多地爆发,各地实施交通管制措施,部分地区生猪出栏调运受阻,在叠加局部恐慌性囤货,形成了阶段性、区域性供需偏紧的情形,猪价从低位回升。之后产业情绪向好,养殖户惜售压价挺价,主动收缩猪源,进一步推升价格上涨。
在价格不断上行之后,生猪养殖行业在连连亏损后,终于整体步入了“盈利周期”。
目前,无论养殖户是自繁自养还是仔猪育肥的的养殖模式,都已经开始在盈利范围。换句话来说,整个生猪养殖行业都已经步入盈利阶段。不过,一些和农户合作养殖的大型养殖企业和新建养殖场的企业,由于另外有人工成本和基础建设分摊的费用,可能还没有扭亏为盈。
事实上,生猪价格的反弹从今年4月份就已经开始明朗。在这背后,首先是前期能繁母猪数量见顶后,供应量有所减少。其次从季节上来说,春节过后有一个生猪消费低迷期,现在正在逐步转成正常的消费期。
另外,这一轮的上涨还有一些催化剂,一些省份发布的外省调运禁令,导致当地企业有一些压栏的动作,刺激了价格的局部提升,从而带动整体价格的上行。在市场预期明显转好之后,整体养殖端选择了缓慢出栏,最终推动价格的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轮猪价反弹的根本动力在于养殖端的惜售,从需求端来看,目前5月份仍属于淡季,但在猪肉收储消息的提振下,规模养殖场商有缩量抬价的现象,同时伴随着养殖盈利的恢复,小散户惜售情绪逐渐浓厚,屠宰企业收购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