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全球粮食整体供不应求的局面下,价格一直高居不下。而全球食品价格变动具体影响到每个地区的粮食价格是会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就亚洲而言,对于全球食品成本变动存在一个6个月左右的缓存时刻。因此不难看出,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亚洲食品价格将跟上国际食品价格高昂的步伐,香港、韩国和新加坡等一众亚洲国家的食品或将开始大幅涨价。
对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出现大幅变动,首当其冲感受到变化的便是消费者了。食品价格出现溢价无异于会增加当地的通货膨胀压力。目前菲律宾和印尼两个国家都采取提高国内最低工资标准的办法来应对通胀压力。
而对于典型的食品进口国新加坡来说,食品大多依赖进口,通胀压力只会更严重。预计下半年的食品通胀将会从目前的4.1%飙升至8.2%左右,翻了整整2倍。印度则更为夸张,由于高企的饲料成本,通胀水平或将达到9.1%的史诗级幅度。整体来看,亚洲(除日本外)5月的通胀水平高达5.9%。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前国际小麦价格较年初价格猛涨了好几倍,所以有消息称,全球小麦采购商们都集体转向其替代品大米,大米将迎来一波涨价以及库存的大量消库。印度作为全球大米出口大国也传出表示有可能会禁止大米出口的风声。但就在上周获得了官方辟谣,印度食品部长表示其国内大米储存丰富,不存在有限制出口的行为。
与此同时,此消息虽然缓解了一部分市场对大米供应的担忧,但同时也带来了大米价格的急剧下跌。在上周,泰国5%碎米出口价格就从450-460美元/吨跌落至430-440美元/吨。
伴随着7月中旬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大米即将迎来丰收,届时全球大米的库存量或将有所回升。但意外往往比惊喜提前到来,孟加拉国作为传统的大米出口大国,由于突如其来的一场特大洪水冲刷了本该收获30万吨大米产物的主产区,这一意外事件有可能会对大米的出口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
事实上,俄乌冲突是造成全球粮食和能源危机的关键所在,冲突严重破坏了全球的小麦、化肥市场的原本良好的秩序。因此印尼作为今年的20国集团轮值主席,将会同时邀请俄罗斯和乌克兰参加11月位于巴厘岛的峰会,为双方搭建一个和平谈话的平台。毕竟自俄乌战争以来,严重破坏了国际大宗商品的生态平衡,粮食价格飙涨,而这对于一心发展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世界银行指出,亚洲食品消费占消费者支出的比例相当高,从印尼的31%到越南的39%再到菲律宾的42%,那么相应地通胀压力也会被无限放大,甚至阻碍了消费者的私人消费、投资,以及企业拓展业务,进一步削弱了地区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