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复盘
4月26日,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涨跌幅较上一交易日持平。
主力持仓
据统计螺纹钢期货主力持仓呈现多空双减局面。
背景分析
据新一期数据显示,螺纹钢高炉生产利润为-132.05元/吨,但是247家钢铁企业高炉产能利用率依然在91.5%的高位,日均铁水产量依旧在245.88万吨的高位,从目前的供需形势看,钢材减产之路依旧漫长。
风险提示
当前钢材市场的矛盾在需求端,但是解决办法在供应端。钢材的高供给对钢价形成了绝对的压制,钢材价格的下跌又容易导致产业走负反馈逻辑,即成材价格下跌,钢厂利润出现收缩,倒逼原料价格下跌。
研报正文
据4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3月份,我国粗钢产量9573万吨,同比增长6.9%;3月份全国粗钢日均产量308.8万吨,环比上升8.0%,处于去年6月份以来最高水平,创历年同期新高。
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974亿元,同比下降5.8%;其中,住宅投资19767亿元,下降4.1%。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645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38214万平方米,下降5.4%。房屋新开工面积24121万平方米,下降19.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7719万平方米,下降17.8%。地产投资及新开工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据新一期数据显示,螺纹钢高炉生产利润为-132.05元/吨,但是247家钢铁企业高炉产能利用率依然在91.5%的高位,日均铁水产量依旧在245.88万吨的高位,从目前的供需形势看,钢材减产之路依旧漫长。
1.钢材产量连创新高
据4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3月份,我国粗钢产量9573万吨,同比增长6.9%;3月份全国粗钢日均产量308.8万吨,环比上升8.0%,处于去年6月份以来最高水平,创历年同期新高。另外,最新一期钢联日均铁水产量245.88万吨,同比增加12.91万吨,也已经到达相对高位。
而据资讯消息,2023年粗钢产量调控政策定调为平控,即在2022年10.18亿吨基础上不增不减,下半年再根据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总量控制。具体政策尚需等待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文件,但目前来看压产政策弱于市场预期,供给端压力较大。
2.下游地产拉动效果有限
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974亿元,同比下降5.8%;其中,住宅投资19767亿元,下降4.1%。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645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38214万平方米,下降5.4%。房屋新开工面积24121万平方米,下降19.2%。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7719万平方米,下降17.8%。房屋竣工面积19422万平方米,增长14.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396万平方米,增长16.8%。
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4708亿元,同比下降9.0%。其中,国内贷款4995亿元,下降9.6%;利用外资8亿元,下降22.7%;自筹资金10171亿元,下降17.9%。除新竣工面积大幅增长外,地产到位资金和新增投资均有所回落,施工和新开工面积均有小幅下降,下游地产对市场拉动效果有限。
3.旺季去库速度有所放缓
据最新一期库存数据显示,本周五大品种库存2025.69万吨,环比减少20.76万吨,同比减少12.04%。其中螺纹钢总库存1067.54万吨,环比减少9.04万吨,同比减少16.74%;热卷总库存328.47万吨,环比增加3.3万吨,同比下降4.41%。本周五大钢材的总库存继续去化。但去化速度有所放缓,螺纹钢去库的斜率较往年偏平缓,而热卷甚至开始累库。
从库存去化结构看,螺纹厂库环比增加0.56万吨至268.97万吨,社库环比下降27.75万吨至771.38万吨,热卷厂库环比增加1.61万吨至89.34万吨,社库环比增加2.73万吨至243.47万吨。卷螺厂库均有不同程度累积,钢厂依然面临较大的去库压力。
4.钢厂对利润敏感度有所提升
自去年疫情放开以及地产政策逐步回暖以来,市场对钢材需求普遍抱有较高的预期,因此虽然钢厂利润一直处于低位但是钢厂主动减产的意愿并不强烈。
从最新一期数据看,螺纹钢高炉生产利润为-132.05元/吨,但是247家钢铁企业高炉产能利用率依然在91.5%的高位,以往钢厂利润为负的情况下,钢厂往往会采取检修减产来进行挺价,但是今年钢厂利润虽然持续为负,但产量并未有所减少,可见钢厂除了对需求抱有较高的预期以外,对利润的敏感度也有所提升。
5、观点总结
目前看,当前钢材市场的矛盾在需求端,但是解决办法在供应端。钢材的高供给对钢价形成了绝对的压制,钢材价格的下跌又容易导致产业走负反馈逻辑,即成材价格下跌,钢厂利润出现收缩,倒逼原料价格下跌。
如此原料价格走弱,对成材价格的支撑作用又不足,使得成材价格继续下跌,这样就继续重复上面的负反馈走势,进而容易形成原料与成材共振下跌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在需求端未有起色之前,或许钢厂主动减产才是有效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