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持仓
据统计焦炭期货主力持仓呈现多空双增局面。
操作建议
观望。
期货市场
上周焦炭期货2309合约震荡走势,因劳动节5.1-5.3休市,周四开盘延续跌势,周五大幅反弹,在连续多日下跌后期货暂时止跌企稳,收2140.5。
背景分析
需求端,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钢价走弱,高炉利润承压,铁水产量进入下降周期,焦炭表需偏弱。上周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81.69%,环比上周下降0.87%,同比去年下降0.22%,日均铁水产量240.48万吨,环比下降3.06万吨,同比增加3.74万吨。
研报正文
【焦炭】
需求端: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钢价走弱,高炉利润承压,铁水产量进入下降周期,焦炭表需偏弱。上周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81.69%,环比上周下降0.87%,同比去年下降0.22%,日均铁水产量240.48万吨,环比下降3.06万吨,同比增加3.74万吨。
供应端:
因原料偏弱近期焦化利润震荡,焦企开工微降,焦炭产量环比减少,上周独立焦企产能利用率为76.53%,环比减少1.5%,全国平均焦化利润35(-28)元/吨。
焦炭库存,上周独立焦化企业库存104.9万吨,增加15万吨,钢企624.1万吨,增加9万吨,北方四港171.9万吨,减少12万吨,全样本焦炭总库存935.6万吨,增加20万吨。
策略建议:观望
风险因素:产业政策和需求超预期
【焦煤】
上游方面,主产区煤矿维持正常生产,市场供应逐步提升,上周洗煤厂开工高稳,日均精煤产量在66.27万吨,环比减少0.8万吨。
下游方面,钢企生产利润调整,高炉开工环比下降,铁水产量回落。焦厂利润良好,焦炉开工稳定,焦炭产量小降。上周焦企日均产量57.44万吨,减少1.1万吨,钢企日均产量47.24万吨,减少0.1万吨。
焦煤库存,煤矿企业库存322.3万吨,增加14万吨,钢企788.3万吨,减少8万吨,焦企692万吨,减少4万吨,港口191.8万吨,增加1.4万吨,焦煤总库存1995万吨,增加4万吨。
策略建议:短线观望
风险因素:行业政策,需求超预期
二、焦炭行情评述
上周焦炭期货2309合约震荡走势,因劳动节5.1-5.3休市,周四开盘延续跌势,周五大幅反弹,在连续多日下跌后期货暂时止跌企稳,收2140.5。
现货市场,第六轮提降落地,焦炭市场偏弱运行,港口准一焦炭报价2080(-70)元/吨,山西现货一级焦炭报价2050元/吨。
需求端,终端需求不及预期,钢价走弱,高炉利润承压,铁水产量进入下降周期,焦炭表需偏弱。上周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81.69%,环比上周下降0.87%,同比去年下降0.22%,日均铁水产量240.48万吨,环比下降3.06万吨,同比增加3.74万吨。
供给端,因原料偏弱近期焦化利润震荡,焦企开工微降,焦炭产量环比减少,上周独立焦企产能利用率为76.53%,环比减少1.5%,全国平均焦化利润35(-28)元/吨。
焦炭库存,上周独立焦化企业库存104.9万吨,增加15万吨,钢企624.1万吨,增加9万吨,北方四港171.9万吨,减少12万吨,全样本焦炭总库存935.6万吨,增加20万吨。
整体上,终端需求不及预期,房屋用钢数据同比大幅下滑,政策端2023年粗钢限产政策定调为不增不减,供需面铁水产量进入下降周期,钢厂检修增加按需采购,焦炭需求偏弱,焦企开工平稳,焦炭产量微降,焦炭库存增加。焦炭供需不佳,短线超跌,预计震荡走势,操作建议暂时观望。
三、焦煤行情评述
上周焦煤期货2309合约触底反弹,节后周四开盘,延续跌势,周五V形反弹,力度偏强,收于1355。
现货市场,近期线上竞拍不佳,市场人气较弱,港口山西产焦煤报价1970(-130)元/吨,山西现货焦煤报价1700元/吨。
供给端,主产区煤矿维持正常生产,市场供应逐步提升,上周洗煤厂开工高稳,日均精煤产量在66.27万吨,环比减少0.8万吨。下游方面,钢企生产利润调整,高炉开工环比下降,铁水产量回落。焦厂利润良好,焦炉开工稳定,焦炭产量小降。上周焦企日均产量57.44万吨,减少1.1万吨,钢企日均产量47.24万吨,减少0.1万吨。
焦煤库存,煤矿企业库存322.3万吨,增加14万吨,钢企788.3万吨,减少8万吨,焦企692万吨,减少4万吨,港口191.8万吨,增加1.4万吨,焦煤总库存1995万吨,增加4万吨。
整体看,下游钢厂开工高位调整,铁水产量下降,需求承压,供应端煤矿开工向好,产量高位,进口方面,澳煤放开,蒙煤通关高位,进口增加。焦煤供应宽松,中线偏空,短线超跌反弹,操作上短线观望。
四、行业要闻
1.五一期间中国宏观数据公布,制造业PMI数据降2.7个百分点至49.2,制造业进一步收缩,但非制造业延续扩张,其中上游原材料部门收紧。
2.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至5.00%-5.25%区间,为连续第10次加息,本轮已累计加息500个基点。决议声明删除关于“适宜进一步加息”的措辞,暗示将暂停加息。声明多次重申,将把本轮加息周期以来数次紧缩以及传导机制的滞后性纳入考量,以确定“未来额外的政策紧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