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盘行情

外盘行情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入门 > 新手入门 > 正文
入门
进阶
高阶

焦炭价格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2-8-15 18:05:13 作者:雨轩 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
0
2008年,我国焦炭产量达3.27亿吨,同比下降0.4%,消耗炼焦煤约4.5亿吨左右;且其中由于捣固炼焦技术大面积推广,以及半焦(兰炭)生产的发展,优质炼焦煤消耗比重呈下降趋势。

1.炼焦煤决定生产成本

炼焦煤是焦炭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生产1吨焦炭约消耗1.3吨炼焦煤。2008年,我国焦炭产量达3.27亿吨,同比下降0.4%,消耗炼焦煤约4.5亿吨左右;且其中由于捣固炼焦技术大面积推广,以及半焦(兰炭)生产的发展,优质炼焦煤消耗比重呈下降趋势。2008年我国进口炼焦煤686万吨,仅占当年我国炼焦煤消耗量的1.5%左右。2008年,进口炼焦煤其中包括从蒙古国陆路进口达363万吨,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海运炼焦煤进口量仅为322万吨,占当年世界炼焦煤贸易量仅3%左右。

炼焦煤的储量并不丰富,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比重不大,而且品种很不均衡、地区分布差异巨大。从分牌号的炼焦煤产量来看,我国炼焦煤资源以气煤和1/3焦煤产量最多,分别占全国炼焦煤产量的25.86%和21.28%,而主焦煤和肥煤的产量占比约为28%左右。也就是说,在中国的炼焦煤产量中,各煤种之间的比例非常不协调。而在配煤炼焦中,强粘结性的主焦煤和肥煤一般应占50-60%,但实际上中国主焦煤和肥煤的总产率偏低,即我国炼焦工业所需的强粘结性煤至少缺1/2。特别是中国主焦煤和肥煤的可选性又普遍低于结焦性相对较弱、煤化程度较低的气煤和1/3焦煤,因而在炼焦精煤中的主焦煤和肥煤比例更显不足。

2.钢材影响销售价格

从焦炭消费构成分析可知,钢铁工业是焦炭最主要的消费领域,因此,焦炭消费高度依赖于钢铁工业的运行,钢铁价格与焦炭价格高度相关纵观钢材价格变化,主要原因仍旧是供求关系。我国作为钢材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钢材价格的变动,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更具有深刻的影响。从焦炭与钢材的关系来看,钢材是焦炭主要的下游行业,钢材价格变动直接影响焦炭的价格走势。图中数据对比表明,钢铁价格与焦炭价格周期波动存在不同步性,钢价对焦炭价格具有牵引作用,在钢价上涨阶段,钢铁业的景气足以承受较高的焦炭成本压力,焦炭价格表现为上涨;在钢价下跌阶段,钢铁业盈利能力弱化,钢厂可能采取限产、重新议定焦炭价格或延迟付款等措施,从而焦炭价格表现为追随钢价下跌。

另外,从钢铁工业焦炭消耗的趋势来看,随着企业炼铁技术的提高,焦比逐步下降,单位钢材生产对焦炭的需求呈现下降的趋势,2007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炼铁平均焦比392公斤/吨铁,比上年降低4公斤/吨铁,大中型炼铁企业在增加喷煤粉量,炼铁的焦比要继续下降。中小型炼铁企业焦比在500公斤/吨铁左右,如果普遍采取喷煤粉等措施,炼铁焦比要继续下降。如焦比降20公斤/吨铁,一年减少焦炭用量近1000万吨。

与需求下降相反的是,当前我国焦炭产能依然在不断扩大中。2008年全国新建投产焦炉产能已超过3000万吨,而且还有约700万吨左右产能的焦炉已经建成或以烘炉,只是限于市场下降而暂缓了投产。2009-2010年,一批大中型钢铁企业加快焦炉配套、一批大型煤炭集团焦炭产能扩张、一批大中型独立焦化企业的继续做大等,预期在建和拟建有可能投产的机械化大中型焦炉产能仍高达5000万吨左右。焦炭供需矛盾是决定价格走势的根本因素,特别是在供过于求的不利条件下,钢材价格的下降必将引起焦炭价格走低。从而使得大量中小焦炭企业减产、停产,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

3.宏观经济、政策等其他因素

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焦炭消费量占全部总消费量接近90%。可以说对焦炭市场直接影响最大的是钢铁工业的发展,而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其发展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还处于工业化进程当中,城市化水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钢铁需求仍将保持较大的规模,从而拉动焦炭的巨大需求。尽管前些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焦炭的需求量和价格出现回落,但从长期来看,焦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产品的价格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保持上涨态势。目前,全球各国政府正在积极扩大财政支出,拉动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我国也推出了4万亿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内需。因此,我国经济仍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届时,焦炭行业也将伴随经济复苏,继续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站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文章(文章注明原创的内容,未经本站允许不得转载),但要严格注明来源曲合期货;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